文章详情

跨越“浪浪山”,开启“心”学期——旅游与服务学院开展心理提升主题活动

 

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学期可能面临的学业、人际、心理等方面的挑战,以积极心态开启新学期,9月4日晚7:00,旅游与服务学院于鸿达楼203教室开展了“跨越浪浪山,开启‘心’学期”心理提升主题活动,学院36名学生参与其中。


096fb42f772d17bc8761ba9afc938960.png


活动伊始,暖身环节“情绪大共鸣”通过播放热门电影中浪浪山小妖怪的片段,迅速引发学生兴趣。主持人以“如果你是小妖怪,开学心情更像哪种天气?”的问题,引导学生分享开学情绪,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开启活动。

 

e8b1a23d04a4f9ce542e03421c40a16b.png


进入转换阶段“共绘‘浪浪山’”,主持人先阐释浪浪山作为困境象征的意义,接着让学生分组,用3分钟绘制“我的浪浪山地图”,写下新学期最想跨越的“山峰”,如社交恐惧、拖延症等。随后小组内讨论各自的“浪浪山”,并借鉴电影中小妖怪面对困境的勇气与突破,思考应对之法,最后进行小组分享,助力学生识别自身挑战。


18d1f665463ef7bcddc68d77a809e7ba.png

在“寻找‘3I能量’”阶段,先是“电影角色赋能模型”环节,主持人介绍了小妖怪成长所需的三种能量:“I am(自我认同)”“I can(内在力量)”“I have(外部支持)”,并结合电影角色举例说明,在之后的“能量卡牌实战演练”,学生组内选择“考试焦虑”“朋友争执”等“浪浪山”情景卡,运用3I框架设计应对策略。


274c1eedb2fc62634dea5a61759fb8ea.png


此次活动,注重情绪安全,肯定负面情绪的合理性,不强迫学生公开隐私,允许小组匿名分享或单独沟通;将“浪浪山”“3I能量”等概念转化为“我知道自己的优点”等具象表述,适配学生认知。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,学生们不仅理解了“浪浪山”的象征意义,掌握了3I能量模型,还增强了班级归属感,学会运用3I框架制定个性化应对策略,为新学期的“心”征程筑牢了心理基础。


18a2cb72bf1d3002f7bb061d3a585445.png